第193章(2 / 2)

🎁美女直播

这些不都是讲的同一个道理吗?或许杜牧这里有点掉书袋的感觉,或者是说水字数,感觉像是为了把这首诗写长。】

还真有那样的感觉。

众人猜对了,心中一喜,觉得自己的学识修养又高了一个层次。

【举完例子后,他惯常总结,“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人生确实是万事难料,反反复复也算是能各得其宜,接下来他发出灵魂七问。】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这里感觉是在学《天问》了,地的尽头是什么,天的外面又是什么?“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手指为何可以抓东西,脚又为何可以奔跑,“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耳朵为何可以听,眼睛又为何可以看?】

这看得众人一怔,他为何突然又开始问这个了?

尤其是许多百姓根本不懂。

他们平常只顾着自己的生活,哪里得空去想这些啊?

知道了又怎么样呢?

知道手为什么可以抓东西,还不是要继续抓东西。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连自己的身体都搞不明白,又何必去关心外界那些有的没的。看到这两句我们才发现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在问这些问题,而是在说不要想那么多。】

这才对嘛。

百姓们啧啧点头。

做人啊,就是不能想太多。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斟上一壶酒,写下这首《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忧愁时独自吟咏,还可以聊以自娱。】

【这首诗整体来说结构还是很清晰的,那杜牧是想表达什么呢?表达的就是他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除了结构,他的思想感情没有问题,其中的描写也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够简洁,或许杜牧很适合去写赋,不过写作的习惯每个人都不同,他举那么多的例子,说明他觉得那个部分是重点,也能让人更多地产生共鸣,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

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是许多人还是觉得杜牧的诗并没有那么完美。

他们现在可挑了,虽然自己写不出来,可有人能写得出来啊!

杜牧被单独讲解已经令人嫉妒了,他们当然想从其中找出一些对方不如自己的点。

【对于杜牧,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比较进步的一点,而这一点体现在我们认为的古代的那些风流的文人身上会比较多,比如元白、比如柳永、比如杜牧,那就是对女子的关注。】

【虽然说他们对女子肯定不可能像我们如今的男子对女子的尊重,但是那个时候的男人是很少正眼瞧女人的,他们所尊重的女人,可能只是因为那个女人是某某之妻,某某之母,某某之女,而这几位被我们批判的文人,他们面对女子却是把女子当成一个个体去看待的。】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扶月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也叫进步吗?

对家中妻子不闻不问,出去寻花问柳,这还叫尊重?

她实在不懂,只得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一旁的李清照,可对方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她的异样,只是淡淡地看着巨幕。

见她那般淡定,扶月也慢慢冷静下来。

罢了,人与人哪能想得都一样呢?

【就拿这首诗来说,杜牧的主题就是围绕一个女子展开的,这里要去指摘他风流,那可能有点牵强,毕竟杜秋娘都已经老了,我们也不用把杜牧想得那么的……奇怪吧,我相信此处他对于杜秋娘肯定是没有男女方面的那种想法的,从他的诗中也看不出来那方面的心思。】

没有男女方面的那种想法就值得赞扬了吗?

扶月有些生气。

为何女子和男子就那般不同?

幕中女子不是说过生而为人,男女平等的吗?

若是女子都写些有关男子的诗句怕是会被人沉塘的吧?

【但是诗中除开对杜秋娘的一大段描写之外,还有的就是他的例子,他的例子先是举了女子,然后紧接着说男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他是把男子和女子当成了两个并列的团体来写的,你可能 会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男子和女子不是本来就是两个团体吗?】

这么一说,好像也是。

这在他们现在来说,委实是比较难得的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其实杜牧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不过在他的眼中,男子确实也没有比女子高贵多少。

但他或许也没有女子说得那般高尚,因为他此中之意应该是女子尚且如此,何况男子乎?

而且他自己平常对待女子也并没有多么地尊重,女子如此夸赞倒是叫他羞愧了。

不过此时他倒是认同了女子之言,男子比女子到底是高贵到了哪呢?

【然而,在古代,男女或许会出现在文人的诗句中,但更多的时候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女子是作为附属物而出现的,可是这里女子和男子对于杜牧来说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

【在杜牧其他的诗中也可以看到,杜牧虽然风流,但是他的字里行间对女子的那种关注是会比较多的,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拿现在的道德标准去衡量那个时候的文人,像《怅诗》背景下的杜牧还是比较离谱的,只能说整体来说杜牧的这种男女观念稍微进步一点。】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扶月终于被说服了。

杜牧只是相对进步一点点而已。

但要说他是个完美的男子,她才不觉得!

【这或许就是来自于他的风流,来自于他对于女子的喜爱,说起来好像有些矛盾,因为在我们看来,喜欢一个女子,那自然是应该想着和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而我觉得的杜牧对女子的喜欢并不是单纯的爱情,他就是纯粹的欣赏喜欢,愿意与女子亲近, 花时间和女子相处,而这样的喜欢促使他更多地去关注女子,了解女子并非只是相夫教子的一个工具。】

【当然了,或许杜牧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可能是潜藏在他潜意识里的观点,但他的意识或许还是恪守着儒家道统的那一套,当意识与潜意识有矛盾的时候,他所展现出来的自然就会有矛盾的一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原来是这样吗?

杜牧轻笑,他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地了解自己。

其他的许多人也在想自己对女子的态度是如何的?

然后许多人面上都带了些羞愧之意。

【再比如元稹和柳永,他们风流,但是他们也是最关注女子的,最了解女子的,为什么柳永可以在离世的时候得到女子们的送行,除却他的才华,我相信就是他对于女子们的关注。】

【在那些烟花之地,女子们是什么样的遭遇,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想象,我相信柳永与之相处不是把她们当成欢愉的物品,从他的那些词中是可以看得出来的。那个时代的那些女子,其实她们都是卑微到尘埃中的一群人,若是能有人把她们当正常人,或许她们就已经很高兴了,更别提柳永这样的才子为她们发声为她们作词。】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柳永心中多少有些触动。

历来他去那烟花之地都是受人诟病的,如今女子倒是夸赞上他了。

他也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真有幕中女子说的那般为女子着想吗?

【当然了,我也并不是说像他们这样风流就是对的像杜甫他们那样克己复礼就是错的,只是说那个时候的女子,不管是哪个阶级的女子,她们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都应该被公平地对待。】

【从主观上来说,杜牧等人对她们的关注肯定也不是处于很进步的思考,他们这样的进步的潜意思是无意间产生的,是在亲近女子、了解女子后而自然而然产生的。】

【我觉得仅从对女子的态度来说,这首诗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总的来说的话,不算完美,但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