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2 / 2)

🎁美女直播

在他看来自己写诗多年,也没有刻意练习。

想必真如女子所言,他们可能喜欢的是那时远离朝堂的自己。

【咱们现在就来看看他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品吧,就从这个《剑门道中遇微雨》开始,“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衣裳上沾满了灰尘与酒渍,远游在外,所到之处没有觉得不销魂的,“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这辈子就只能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要冒着细雨骑驴到蜀中去呢?”

【说得好像到了蜀中就能成为诗人一样,bushi,开个玩笑,但是这么一说好像蜀中就还真是出诗人似的。】

虽然不是到了蜀中就能成为诗人,但是似乎到了蜀中这诗人的名声似乎就能更盛,众人想。

但众人也都很清楚,这不是蜀中的原因,而是人的原因。

要不然蜀中那么多人,不都成诗人了?

【熟悉我的朋友们应该也看出来,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一类的作品,可能不是很华丽的词藻,但是却很能展现诗人此时的情绪和状态。】

【陆游的这首诗也是比较有名的,不了解陆游和了解陆游看到这首诗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第一种可能会觉得这首诗的主人放纵不羁,那就是自由的象征,但是你了解了他为什么这样写之后,才明白他的洒脱是无奈的洒脱,并不是他所追求的洒脱,他向往的是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如今却只能与微雨薄酒作伴。】

这么一说众人更加明白了知人论世的道理。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众人就已经开始重视幕中女子所说的了解文人的生平了。

只是了解了文人生平之后再去看那些作品,很多时候都会更加悲伤。

他们这才发现,许多文学作品竟都是悲愤之下的创作,这仿佛又验证了司马迁所说的发愤著书,这些女子讲过的东西竟都能联系上,也委实有趣,发现这点让许多人更喜欢去研究这些了。

【到了蜀中以后,陆游依旧很嫌弃自己的官职,他在《登塔》写道:“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

“救命,能不能把这个官职让给我?我好需要啊!”

“这不是我梦想中的工作吗?”

“我是小学生,给我!”

“好羡慕陆游,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如此悠闲的养老生活啊!”

“等你真正过上了你就不羡慕了,历尽千帆发现还是奋斗好啊!”

“捂楼上的嘴!”

“捂嘴加一!”

许多人看不明白左下角那些人说的话。

陆游这官有什么好的,不过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小官,无钱又无权,为何争抢?

但许多人倒是被那养老生活几字吸引了,不由在心中想,难道陆游是去养老的吗?

【第二年,陆游被改为蜀州通判,而他住的地方就是今天咱们要去的崇州,他在《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写道“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

晚点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这罨画亭。】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恍然,这就是他曾经住的地方?

这就是通往杜甫草堂的路?

真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也不知那几百年后的罨画亭成了何种模样。

【陆游并没有闲着,他其实还想着北伐呢,他上书当时的四川宣抚史,提出要北伐,但是并没有能被采纳,他还主持了州考,参加了阅兵,可能在他看来,这都是一些杂事,跟自己的理想比起来,那就是消磨时光的。】

【后来他又在杜甫草堂附近找了地方住了下来,写下了“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

这样的诗句。】

东晋。

陶渊明再次感叹。

做官的最终归宿那都是躬耕乡野啊。

他如今已经是过上了这样的日子,也不知其他人是否也能如此。

【在别的人看来,他这段时间就过得很狂放颓废,这样的人,喜欢的人就很喜欢他,讨厌的人也会很讨厌他,而我们刚才说了,此时,他的诗名大盛,那些投降派肯定就看不惯他,可能也是怕他利用自己的诗名做些什么,于是抨击他,说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为此他的好朋友范成大还免了他的官,然后陆游现在确实狂了一点,你不是说我狂吗,那我就狂给你看,于是自号“放翁”。】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范成大有些懊恼。

那些人实在是有些过分。

好在陆游能够体谅他,还愿意认他这个好友。

说起来那时的陆游已经没那么在意了吧。

【后来,范成大被召还京,陆游将他送到眉州,还嘱咐他回去一定要劝着上头的人,一定要北伐啊!】

“笑死,范成大:你别害我!”

“真的是,满心满眼都是北伐。”

陆游:“……”

现在想起来,他这么似乎还真有害了范成大的可能。

还好范成大不介意,不然他们这好友关系怕是难以维持。

【唐宋时期,一个人的名声真的很重要,大概是帝王都喜欢他这样的,放浪于山水之间,觉得这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于是在他的诗名大盛之后,宋孝宗终于还是做出了让投降派不喜的事情,不仅亲自召见了陆游,还先后任命他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许多唐宋文人忍不住地颔首。

名声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

很多时候,只要有了名声,哪怕不出山机会然后找上门来。

可是若是想陆游那性子,怕就是有了机会也是不行的。

果然,幕中女子的话验证了他们的想法。

【你以为他就自此平步青云了吗?并没有,在公元1179年,淳熙三年,陆游任江西常平提举,第二年,江西发生水灾,陆游开仓赠粮,其实这种工作历来都是很难做的,一方面要安抚百姓,一方面还要担心有人发国难财,还要守规矩,但一般来说这种时候都有可能会有一些做不到位的地方,这就又变成了别人弹劾他的理由。】

【于是再一次被恶意弹劾之后,陆游愤而辞官,我想这个时候的陆游虽然依旧是那个忧国忧民的陆游,但是他对于南宋朝廷已经很失望了。】

范成大叹息。

能让陆游这样一个一心为着朝廷的人失望,还真是朝廷该的。

他想着也越发地想要去拜访陆游。

既然南宋都难以保全,何不及时行乐呢?

范成大心中退隐的想法越发浓烈了。

【所以这一次,陆游在山阴闲居了五年之久,直到1186年,淳熙十三年的时候,陆游才又被起用,我想这一次的被起用应该还是因为陆游的诗名,就是宋孝宗不想看到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为朝廷做事,但是他应该也觉得陆游不是很会做官,所以并不想重用陆游。】

【根据《宋史》记载,在陆游向他辞行的时候,他跟陆游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意思就是你去工作这地儿风景很好,很适合吟咏山水,我给你的工作比较闲,去吧。】

“陆游面上笑嘻嘻,心里mmp!老子要去北伐!”

“真是可恶,陆游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我想也不敢想的工作,偏偏人家还很嫌弃!”

“想魂穿陆游躺平啊!”

“人家是第一名好吗,你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再说话。”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和李白不禁对视一眼,各自眼中都有无奈。

这宋孝宗,像是在侮辱陆游似的,这样的恩赐不如不给。

【我不知道陆游是什么心情,想来不会有多高兴吧,但是他还是去了。他也有点苏轼当初的感觉了,到了任上开始做好手边的事,其实之前从蜀中回来之后他就已经这样了,可能是他在蜀中考察风土人情的时候增长了自己的阅历也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在无法实现更高理想的时候,立足脚下也是不错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一直都是这样的想法。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熬过了一次又一次失望的时光。

但立足脚下也是真的能让人安心的选择就是了。

【在这里,他开始整理自己的旧稿,利用闲暇之余,整理出了《剑南诗稿》,里面一共有九千多首诗歌。】